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會研究方法甲下
Social Research Method (2) 
開課學期
110-2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系  
授課教師
林國明 
課號
Soc3049 
課程識別碼
305 312A2 
班次
 
學分
4.0 
全/半年
全年 
必/選修
必帶 
上課時間
星期三2,3,4(9:10~12:10)星期五8,9(15:30~17:20) 
上課地點
社101 
備註
週五8,9節為實習。實習地點:社會社工系館。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且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70人
外系人數限制:1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使用質化方法意味著學習與不確定、模擬兩可及困惑共處。…這也意味著要做很多決定以開創出一條路,過程中只有模糊的路標,而且沒有人會給你金色星星和好分數。...好幾次在田野中,我極度渴望有個神聖不可侵犯的規則可以遵循—如有個SPSSX指令輸進電腦,然後就自動產生結果。…雖然質性研究不可能有特定的規則讓人直接輸入電腦,但它可以(我認為是應該)提供新進研究者更多關於資料搜集、資料分析以及質性研究寫作的具體指引。」
--- Annett Lareau

本學期的課程內容為質化研究,尤以田野研究(民族誌)與歷史社會學為重心。學生將從本學期的課程中學習到田野研究的資料蒐集程序與分析方法;敘事分析,以及社會學的歷史研究。質化研究雖然沒有「神聖不可侵犯的規則」可以遵循,但是,透過上課演講、指定閱讀、團體研究和個人作業的進行, 本課程希望能提供路標的指引,幫助修課學生開創一條研究的路。 

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目的,不僅是在訓練社會學專業的研究能力,同時也希望培養學生能夠理解他人,描述現象,說故事,從混沌的世界中看出現象關聯的能力,並把這樣的能力用來關照日常生活世界。 
課程要求
評量項目:
1. 期末考,佔學期總成績35%。開書考,可以攜帶任何資料。
2. 小考:佔學期總成績10%
2. 個人作業,佔學期總成績25%;修課學生將獨自完成三作業。作業需以紙本繳交,實際規定繳交日期以課堂上宣布為準。如有特殊情況無法於按時繳交者,應事前徵得許可。遲交扣分:超過兩週後不得補交。
3. 團體研究,佔學期總成績35%。包括個人表現(如田野筆記、逐字稿、出缺席、助教對討論參與和工作投入的評估,和組員互評),和團體表現(分組作業、口頭報告和期末報告)。本學期團體研究的進度與分組作業,請參見另一份「實習課程內容與進度」大綱。
4. 以上各項評分項目佔分比率,可能進行調整。若有調整會在課堂上討論並說明。

出席:
1. 本課程嚴格要求出席,以小考、點名發言、抽點或簽到等多種方式來記錄出席狀況。
2. 缺席兩次不扣分,三次扣總成績三分,四次扣六分,五次扣十分。六次以上請退選或成績為 x。
3. 第二節以前到課可算遲到。三次遲到算一次缺席。
4. 小考缺考算缺席,有小考當天若在第二節以前到課算遲到,不登記為出席。
5. 請假請說明理由,病假、事假或公假請附相關證明,出示證明有困難的話,請說明。請同時向我和助教請假。
ˊ6. 若有需要對出席予以通融的情況,請務必向我說明。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參閱分週進度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社會學研究的多重典範 
第2週
  田野方法導論 
第3週
  進入田野/田野中的社會關係 
第4週
  個案選擇與深度訪談 
第5週
  參與觀察與田野筆記 
第6週
  焦點團體與內容分析 
第7週
  深度描述與詮釋 
第8週
  田野資料分析:譯碼 
第9週
  期中彈性時間 
第10週
  敘事分析 
第11週
  生命傳記與敘事 
第12週
  歷史社會學導論 
第13週
  鉅視結構比較分析 
第14週
  事件、敘事與過程 
第15週
  敘事與比較的結合 
第16週
  期末考 
第17週
  期末考口頭報告